前些年曾听过一位年青教师的地理课,课堂气氛宽松、活跃,特别是师生的互动,进度、节奏恰到好处,老师问同学答、学生问老师答,和谐、顺畅,45分钟一晃就过来了。其中有一个男孩子引起我的注意,他的问题总是深刻,有时切中教学重点、教学难点。下课后我与老师交流过程中特别提到了这个男生。这位年青教师兴奋异常,告诉我:这是表扬出来的!原来这个男生不爱学地理,基础也差,一次偶然的提问让这位敏感的年青教师抓住了,她努力放大这个学生的问题,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和肯定。年青教师对我说:从此他开始爱学地理了,问题越来越多,越提越深刻,我对他的表扬与肯定也随之升级,最后让他当上了地理课代表。年青教师越讲越兴奋,喜形于色,现在上地理课都爱听、爱提问题,看谁提的深刻,现在地理课堂的互动效果就是不断表扬出来的。
好孩子是夸出来的,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,其实这个道理老师们都懂、都明白,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的不够好,禁令多于引导,批评多于表扬,要求多于理解,紧张多于宽松,这是我们国家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考察、交流,在一所高中校中听课、上课,校长对我们说:学生提问无论好与坏、水平高与低、问题正确与错误,老师都必须予以表扬。开始我以为这是学校规章制度,在后来的考察交流过程中我慢慢悟出:这是个教育理念问题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讲,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得到表扬与鼓励,这是一种正当的、正常的、不可或缺的需求,成年人如此,孩子更是如此。
来源:高考研究专家 尹宗禹的博客